蟲膠唱片與黑膠唱片

圓盤型唱片依據製作材質,主要分為蟲膠唱片(Shellac Discs)與黑膠唱片(Vinyl Record) 。

蟲膠唱片(78轉唱片/SP)

蟲膠唱片發行時間約在1890年到1950年,材質主要取自東南亞、印度一帶胭脂蟲(Coccus Lacca)的分泌物,故稱為蟲膠唱片。臺灣日治期間發行的唱片材質,多屬於蟲膠唱片,唱片質地硬且容易碎裂,加上現有留存的唱片都年代久遠,所以收藏上格外不容易。蟲膠唱片一面轉完約四分鐘左右,通常一張蟲膠唱片會收錄兩首歌曲,正、反面各一首。由於蟲膠唱片會維持每分鐘78圈的轉速,因此又稱之為78轉唱片(78rpm Records),而它又是圓盤型唱片中最早的標準轉速,所以也稱「SP」(Standard Play)。


黑膠唱片(33轉、45轉唱片/LP唱片)

黑膠唱片於1940年代後興起,主要流行於1950至1980年代,以聚氯乙烯(Polyvinyl Chloride)為主要材質,故稱之為黑膠唱片。相較蟲膠唱片,黑膠唱片不易破碎,且有更精細的聲軌與音質,因而問世後逐漸取代蟲膠成為主流。黑膠唱片轉速為每分鐘33又1/3轉與每分鐘45轉兩種,使得同樣面積下,可錄製時間也變長,故又稱33轉唱片、45轉唱片或「LP」(Long Play)。


參考文獻:
郭思蔚(2012)。唱片收藏面面觀:一個樂迷到收藏家的歷程。臺北市:有鹿文化。


影片說明:圓盤型留聲機播放實錄。
出處: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拍攝


圖說:1881年胭脂蟲的手繪稿,左邊為雌胭脂蟲。
出處:Henry Hartshorne, M.D.(1881). Cochineal drawing.Retrieved November 12, 2015, from https://upload.wikimedia.org/wikipedia/commons/a/a8/Cochineal_drawing.jpg


圖說:雌胭脂蟲。
出處:Frank Vincentz (2008.3.4). Dactylopius coccus growing in Barlovento, La Palma, Canary Islands.Retrieved November 12, 2015, from https://upload.wikimedia.org/wikipedia/commons/c/c8/Dactylopius_coccus_%28Barlovento%29_04_ies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