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探索臺灣歷史 | 數位學習知識網

商業錄音起步:留住歷史聲音

1914年,日蓄找了十五位客家樂師與藝旦後前往東京錄音。錄製內容包含了八音曲目〈大開門〉、〈一串年〉,以及當時的歌仔戲曲〈三伯英臺〉與第一張閩南語唱片〈點燈紅〉。這批錄音發行時,唱片上的圓標印的是一隻金色的老鷹,並註明了「FORMOSA SONG」代表源自於臺灣的聲音。 直至今日,這一批唱片都已超過百年歷史,期間臺灣經歷戰爭、天災的洗禮,加上蟲膠唱片本身易碎的體質,所以現存唱片寥若晨星。

  • 從唱片看臺灣現代化的開始
  • 日治初期,臺灣人民只有在慈善音樂會、船艦參訪或是中秋晚會等大型活動,可以一窺留聲機的「風采」,初次聽到留聲機能將聲音留住並且播放,對許多人來說是難以置信的體驗。

  • 第一間唱片直營店
  • 民國創立前一年,1910年日本唱片公司「株式會社日本蓄音器商會」(Nipponophone,以下簡稱日蓄),在臺北設立「日本蓄音器商會臺北出張所」(直營店),臺灣才開始有專門販賣留聲機相關產品的商店。

  • 黑膠留存傳統戲曲
  • 1914年,日蓄找了十五位客家樂師與藝旦後前往東京錄音。錄製內容包含了八音曲目〈大開門〉、〈一串年〉等,當時的歌仔戲曲〈三伯英臺〉與第一張閩南語唱片〈點燈紅〉。

  • 傳統戲曲之傳承與融合
  • 1926年,日蓄(當是並未稱古倫美亞)在臺灣重新發行唱片,除了固有的傳統樂曲,也不斷引進各種曲風嘗試,包括翻唱歌曲,比如1931年改編自中國大陸廈門調的〈雪梅思君〉,編曲便試圖將漢樂器與洋樂器並行。就在這樣不斷嘗試新形態曲風的創作氛圍下,誕生了「流行歌」一詞。


運用指南

商業錄音起步:留住歷史聲音

  • 教學對象
  • 內容文字

  • 教學目的
  • 內容文字

  • 學習者收穫
  • 內容文字

  • 問題思考
  • 內容文字